大学沙龙190期:童明 —— 我们的世界是如何构造的

"我们每个现代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已永别于自然,因其每个角落已由人类的思想与行动精心构造。洞穴树窝早被住房、商场、办公楼、学校、医院、车站、机场以及串联它们的各种网络、管线取代。这些构造中有些带给我们便利、舒适、高雅、幸福的体验,也有些令我们感到难受、失望、厌恶甚至恼怒。这一现象使得涉及到的建筑的区域与空间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也表现于市场的价格涨落之中,并影响了总体社会价值观念。现实里的中心区、边缘区,以及相关的学区房、商圈房、地铁房等概念都由此而来。这也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吗? 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世界是如何构造的?在这类问题的背后实质上是建筑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它所涉及的不仅仅只是将房子建造起来的工程问题,而是一个关于人类世界构造的问题。本讲座将围绕这一现象进行讲述,通过概述人类世界的营造历程,结合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创新内容,探讨其中的社会经济因素,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 主讲人:童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分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包括《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中国当代城市设计读本》《城市政策分析》,译著有《拼贴城市》《明日之城》《中国城市密码》《造园的故事》等。研究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城市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等。 评议人:林中杰。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长聘副教授和城市设计专业主任,未来都市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古根海姆基金会会士。宾大建筑学哲学博士,历任夏洛特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和城市设计专业主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日本国立基金会、日本学术振兴会等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城市设计的理论实践研究,著有《丹下健三与新陈代谢运动》《竖向城市主义》《里约热内卢》《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和《新城规划与建设》。先后获得美国建筑研究中心联合会新研究人奖、伍德罗-威尔逊学者奖、安倍学者奖、古根海姆奖。 主持人:王开元。大学沙龙执行董事,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基金会董事,纽约经济俱乐部成员。研究兴趣包括国家理论和国家治理。 2013年至2017年,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7年至今,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

大学沙龙191期:周大伟 —— 从弗里德曼两部著作谈美国法治文明 —— 《美国法律史》系列译后感

将来自英国的文明元素搬到北美大陆的主要“搬运工们”,是来自“五月花号”上的那些清教徒?还是那些率先在弗吉尼亚创立第一个北美殖民地的人们? 美国是幸运的,因为它有了来自英伦三岛的法治文明的种子,因为它在一块天然没有皇帝和国王的土地上实践了契约精神,因为那些天才的建国者们设计了一套日后让那些平庸的普通人也可以运用的制度体系。为此,整个世界,整个现代政治文明,都从中得到了启蒙。 本讲座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英国律师会馆的精英法律人最先建立了北美殖民地;二、美国政体结构的雏形来自于商业公司的模式;三、美国的超越之处在于克服了政教不分的冲动;四、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的重要意义。 主讲人:周大伟。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讲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纪录片独立制片人、《中国新闻周刊》、《法治日报》专栏作家。学术著述有:《法治的细节》《北京往事》《技术合同法导论》《⺠法原理》(合著)、《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译著)、《美国法律史》(译著)、《大陆科技人员劳动法律问题》(台湾蔚理出版社)等; 学术论文包括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百余篇。 评议人:刘毅。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著有《他山的石头:中国近现代法学译著研究》;译有《马克斯·韦伯思想中的政治学与社会学》《合法性与正当性:魏玛时代的施米特、凯尔森与海勒》;另合译英语、德语法学专著五部。主要从事法哲学、比较法、法律史、社会理论研究。 主持人:沈远远。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Associate in Research, 波士顿学院法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特聘教授。威斯康星大学博士(SJD)。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贸易法,法社会学,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监管等。

Free
Skip to toolbar